Advertisement
講題|當代藝術的多元跨界與公共參與:從《亡魂之眼》的藝術思辨到《神靈越界》的書寫實踐#免費講座 #請事先報名
講者|梁廷毓(《神靈越界》與《亡魂之眼》作者)、徐文瑞(獨立策展人、藝評家)
時間|3月14日(週五)下午7:00-8:30
地點|奎府聚書店(臺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5號1樓)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G4aVW
講座簡介|
講座將以《神靈越界:人群、眾魂的歷史競逐與原民復振》與《亡魂之眼:鬼魅、影像的論述形構與視覺思辨》為核心,這兩本書不僅在主題和寫作方法上各具特色,亦展現出令人深思的共通點:無論是臺灣民間社會與在地視覺文化中的鬼魅,還是原住民族群信仰中的神靈,都以超越人類與歷史敘事的型態,呈現其宇宙論及超自然性的存在。兩本書也企圖重新理解被忽視或壓抑的歷史和地方知識,並結合田野調查、文獻與當代藝術創作,展現多學科相互作用下的書寫實踐。
本講座邀請作者梁廷毓,以及具有豐富當代藝術策展經驗的徐文瑞老師,聚焦於《亡魂之眼》與《神靈越界》兩部作品,從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史的交會處切入,共同探討靈魅、環境生態、解殖與原住民文化復振的課題,以及藝術的觀點如何成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歷史及美學實踐。
講者簡介|
徐文瑞
獨立策展人兼藝評家。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跨領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活躍於國際當代藝術界,長期關注全球化、環境生態、解殖、原民性、文化復振等議題。近年主要策劃展覽包括:「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 臺灣藝術雙年展」(2022,國立臺灣美術館)、「天與地之間: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特展」(2021,澳洲布里斯本亞太三年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2021,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本草城市新竹:淺山海作為方法」(2021,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未來潮: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2020,屏東美術館)、「跨越土牛溝:神靈再起駕,馬卡道族正名運動」(2020,米克斯計畫,臺北當代藝術館)、「斜坡藝術節:跨越土牛溝」(2019,屏東潮州泗林平地森林公園)、「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2019,與伊誕巴瓦瓦隆共同策劃,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本草城市,北投:一個關於宇宙政治的藝術計劃」(2018,鳳甲美術館)。徐文瑞曾任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評審,以及第七屆伊斯坦堡雙年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國際評審等。
梁廷毓
當代藝術創作者與研究者,近年聚焦於計畫型藝術及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超自然鬼魅與漢人、原住民互動之歷史和記憶。相關創作曾獲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計畫」獎助;寫作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獎助(2020),並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計畫」(2021-2022),亦曾獲選為國立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著有《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神靈越界:人群、眾魂的歷史競逐與原民復振》(游擊文化出版,2024)和《亡魂之眼:鬼魅、影像的論述形構與視覺思辨》(北藝大出版中心出版,2025)。
Advertisement
Event Venue & Nearby Stays
奎府聚書店 Kimotsi, 台灣103017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5號,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