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nHeyqX4ZEsELMy39 🔗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在前兩年的「二二八記憶公共化計畫」曾邀請二二八受難者張七郎三代——陳惠操進行公開分享,了解到張家女性家屬堅韌而多元的生命故事。
後來團隊組建具備文史、心理治療、紀錄片製作等專業背景的團隊,試著在安全的環境,以影像藝術的方式,展開對張家更深層的探問。
今年 11 月,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將帶著這部紀錄片,前進張家所在的花蓮,以及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進行放映。誠摯邀請大家,一同來看看政治暴力創傷如何在家庭間發酵;對於受難者家屬們,這些傷痛又被賦予了哪些意義?
▍張七郎是誰?
張七郎為新竹出身的醫生,先後在多間醫院服務,並遷居花蓮鳳林開設「仁壽醫院」。戰後,他曾當選花蓮縣議員,被推舉為議長。
二二八事件開始蔓延全島時,張七郎並未於花蓮地區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擔任要職,卻在陳儀假意同意「縣市長民選」的政策下,高票獲選為花蓮縣縣長候選人,遭當局盯上。
3 月,張七郎與其長子張宗仁、三子張果仁陸續遇難,此後張家由多名女性遺孀與後代撐起。
▍紀錄片的拍攝對象是?
本片以張七郎三代「陳惠操」為主角,記錄下無血緣、非典型的女性受難家族成員,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面對難以消化的代間創傷與童年陰影。
陳惠操的母親張玉蟬是張七郎的養女,也是張果仁的遺孀。事件發生後,年僅 19 歲的張玉嬋擔起家中大小事務,六年後再婚並生下女兒陳惠操。
從小在受難家庭中成長,陳惠操的童年圍繞著張家「遺孀」,並擔負代間創傷。祖母的剛硬、母親的柔韌,與陳惠操一次次地在家庭的對話與交流中,激起衝突、留下傷疤。
日後,與張七郎感情深厚的張玉蟬,成為 1990 年代第一個公開作證的二二八家屬,陳惠操則是他主要的陪伴者。拍攝團隊透過陪伴家屬重訪重要場景、拜訪相關友人、訴說家族故事,藉此梳裡家族經驗對其的影響;影像中那些停頓、哽咽的情緒反應,都將讓我們更加貼近受難者家屬的生命經歷,同時理解清創傷口的意義。
🎥 花蓮場放映資訊
時間|11/22(六)14:00-15:30
地點|大同戲院(花蓮縣壽豐鄉豐山街28號)
映後座談|陳惠操(二二八受難者張七郎第三代)x葉芊均(本片導演)
🎥 台北場放映資訊
時間|11 /29(六)14:00-15:30
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映後座談|神秘嘉賓x葉芊均(本片導演)
🔗即日起報名至11/18🔗https://forms.gle/CnHeyqX4ZEsELMy39
Advertisement
Event Venue & Nearby Stays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台灣100052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Taipei, Taiwan
Tickets
Concerts, fests, parties, meetups - all the happenings, one pl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