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纏 繞 - 日本女性抽象To Sway and Surround : Japanese Female Abstraction
28 Feburary to 2 April
木下佳通代 Kinoshita Kazuyo 水上愛美 Mizukami Emi 大久保紗也 Okubo Saya 田中敦子 Tanaka Atsuko
土取郁香 Tsuchitori Fumika 山沢栄子Yamazawa Eiko
開幕酒會 Opening Reception 7 March , 5 - 7 p.m.
亞紀畫廊很高興呈現群展「纏 繞 - 日本女性抽象」,透過橫跨一世紀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樣貌,思考不同時代中女性抽象藝術家完成的獨立嘗試。尤其日本因社會氛圍形成以男性主導的藝術流派、加上現實主義向來是日本藝術表現的主流,女性抽象藝術家直至近年才逐漸獲得重視;儘管面臨多重偏見,仍有相當一部分女性藝術家特立獨行,她們將自己視為和其他男性一樣的藝術革命者,甚至自絕於流派之外,致力創造超越時代的視覺語言,最終推動了一種屬於東方女性的抽象藝術形式與概念的轉變。
時代終於跟上我了。即使跟不上也無所謂。
-山沢栄子 《朝日新聞》夕刊 1992年9月12日
這次展覽規劃著重女性藝術家的兩元性,儘管主題靈感源自日本早期女性藝術家的詩作,特別是俳句中的「纏繞」意象,但旨在顯示女性藝術家如何透過自身特有的女性視角,表達藝術與自我獨立的理念。這種柔性獨立的表達,傳達一種強烈超越的信念,也意識到抽象是表達技術進步和情緒的最佳手段。
展覽從山沢栄子(Yamazawa Eiko, 1899 - 1995)融合幾何抽象和日常風景、可以定義為平面圖像內形狀和顏色的構成攝影開始,這些雖然是完成於1980年代的作品,反應山沢栄子經歷過的 1920、30 年代,巴黎和紐約的藝術家都以這種風格創作作品,稱他們的作品為非具象或非具體-他們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由線條、形狀和顏色組成的通用語言,而與人、地點、事物無關,可以說是更趨近於形而上的美學追求。山沢栄子攝影中線條、形狀、顏色的形式元素造就最終目的為如何在其繪畫性中處理深度,由攝影而言是既形而下卻又極度形而上的課題。
作為少數合同男性成立流派組織、並成為其領導者的田中敦子(Tanaka Atsuko, 1932 - 2005),則由有機型態、線條為抽象主義開闢了新的道路,她似乎是有機主義中最抽離所見事物,彷彿是一種概念化的城市、網路,且完全代表了非定形藝術中不穩定的物質性-正如她的《電器服 Electric Dress》(1956)來自1950 年代在大阪火車站看到的霓虹燈景象,將田中敦子對表達的渴望融入到一種嶄新的實驗中:一種超越情感的抽象化過程、更直接且身體性的反應當時的物質文化-而不是一個女性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田中敦子的藝術感受觸及了戰後物質富裕與科技衝擊帶來的興奮城市生活,以及他們對藝術家重新利用和重塑流行文化的興趣。
時間來到1980年代,在1980至1981年間,木下佳通代(Kinoshita Kazuyo,1939 - 1994)摒棄攝影,轉向粉彩創作,探索線條與顏色的微妙關係,並在不斷的創作與重組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在後期的繪畫中,木下佳通代強調了線條與空間在平面上的重要性,因為她所追求的抽象精神性引導了創作的身體強調垂直運動,形狀和顏色的空間也趨向自由與神秘,引導觀眾進入更高的意識境界,塗抹與擦拭在畫面上也逐漸被視為同等重要的技法,在白色的畫布空間中締造前所未見的空間感。1990年正當木下佳通代的藝術達到新高度時被診斷出乳癌,她拒絕手術繼續創作和展覽,最終來到洛杉磯創作直至1994年離世。木下佳通代的大型回顧展自2024年開始自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巡迴,這些色調和形式極具神秘與力量,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宇宙。
在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中,水上愛美(Mizukami Emi, b. 1992)同樣以塗抹與抹去形成了獨特的對比。她的畫作雖然被顏料覆蓋,但底層的主題仍然存在,這使得每幅作品都具有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她強調被抹去的畫作和存在的畫面在時間和空間中無限存在,並且這些過程成為了藝術創作的一部分。水上愛美曾於2022年參加亞紀畫廊群展「盜夢者」,隨後獲得歐美青睞,先後在Herald St、Ehrlich Steinberg、King’s Leap等畫廊參與群展與個展。土取郁香(Tsuchitori Fumika, b. 1995)則將作品分為「我與你」和「場景」兩大系列,前者探討親密關係,後者從風景中提取元素。材質上使用噴霧和油畫顏料的實驗堆疊,創造出具有感官性的畫面,強調內容與形式的轉變狀態,類似人類關係中的私密互動。
同樣從具象的人出發,大久保紗也(Okubo Saya, b. 1992)畫作中兩種不同的元素共存,他的繪畫主題是人體部位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採取的各種姿勢,他將自己的作品描述為「探索事物的存在和現實的行為」,主要的轉折點在於多年前一場迫及肉體與精神破碎的大型車禍,在恢復過程中她理解人做為個體的理解與被理解的困難,所以作品永遠是圍繞藝術家自我故事的一部分,是一種無休止的獨白,一個持續至死亡的自我對話。
三位年輕藝術家為近期最受歡迎的日本女性藝術家,她們的藝術提示我們,或許最重要的是嚴肅的人體—早期女性抽象藝術家刻意忽視的焦點—現在已經可以掙脫男性視線所定義的模樣,取而代之的是女性藝術家開始為觀眾與自己的身體提供了一個空白的思考空間。在這些新的抽象之間、之下、外部、內部的移動與纏繞,參觀者成為抽象藝術的合作夥伴與參與者,不斷探索透過藝術表達的女性經驗。
Advertisement
Event Venue & Nearby Stays
臺北市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3樓, 台灣106420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Taipei, Taiwan